師大三里社區發展協會
  • 首頁/Home
  • 認識我們
  • 參與活動
    • 活動照片
    • 活動摘要
  • Blog
  • 他山之石
  • 討論區
  • NGOs連結
  • 留言版

師大社區今昔

12/8/2012

3 Comments

 
師大路的前身-龍泉街整併

目前的師大路,是在1987年整併形成的。以目前的師大路39巷為界,以北的師大路北段,是以前的龍泉街。日本佔據時期,龍泉街是會轉彎的,僅四米寬狹窄的石子路,沿著低矮的師大宿舍圍牆,向東轉進今師大路39巷,再向南行至龍泉街本街,而直通到古亭國小圍牆,再而鑽入風味陳舊的龍泉市場,出口便是如今羅斯福路三段。

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時任臺北市長黃大洲為整頓大安區市容及飲食衛生,拆除龍泉街的違建,進而將龍泉街舊北段(師大路北段)拓寬為十五公尺,並向南延伸至羅斯福路三段(師大路南段),併入師大路。

今日龍泉街的北段(龍泉街,師大路39巷以北),一直到民國四、五○年期間,仍然無路可通,兩旁多是稻田荒地。龍泉街前段隸屬水道町,因轄內設有第一水源地水廠而得名;而龍泉街街尾,則另屬古亭町管轄內。龍泉街東側的泰順街十六巷至三十八巷區域範圍,原有一養殖水塘,舊地名美稱「龍池」。

據說,養殖水塘是引自瑠公圳的支流形成的埤塘,而前任龍泉里里長黃光臨則從耆老那兒聽來:「此地本是周家產業,日據時,周火清的父親挖地,將泥土賣給師範大學整地興建運動場,才有這個大池塘。」無論如何,昔日魚游蝦跳、蛙唱蟲鳴的景緻,早在民國五、六○年間水塘遭填平即消失不見。關於瑠公圳的支流,前黃里長指著泰順街三十八巷口的水溝蓋說,當他民國六十年左右剛從旗山搬來時,這兒還可看見涓涓細流。

師大路商家的形成

早期情況

因應師範大學師生的生活需要,師大商家的形成,以師大宿舍圍牆邊設施飲食攤最密集,其中尤以牛肉麵名氣最響亮,十家有七家賣牛肉麵,麵攤老闆大部份是外省退伍軍人。左鄰右舍均以客家人為主,早年龍泉街有「客家街」之稱,以新竹、苗栗移民最多。

1987至1999年

1987年,臺北市長黃大洲因應都市計畫以及在地居民要求,掃蕩師大附近攤販,該區改建為公園。僅留下師大路與龍泉街上的合法店家,店家大多為店面型式經營,早期主要供應在地居民與師大師生生活日用品,商家普遍不認為是夜市。1990年代起,因鄰近1956年成立的師大語言中心,加上在地居民文化背景,該區陸續出現簡餐店、藝文咖啡店與多國美食商店,呈現不同於早期的面貌。

以師大路前段和龍泉街後段為主軸的夜市,年輕族群為消費主力,夜市中花樣百出的小吃,是學生們飽餐的好場所。異國料理店、咖啡店、茶坊、個性餐廳、 PUB、CLUB等,就藏在師大路、龍泉街及泰順街巷弄間,為來自全省各地求學的年輕人製造幾許異國的浪漫情調;同時也吸引了外籍人士、藝文人士、上班族駐足流連。

此外,屬於大學城特有的產業,如製作論文的影印店、二手舊書店、中、小型書局、生活用品店等,也在龍泉街與師大路一帶匯集。

田隴變商業街,龍泉街一帶四樓公寓占多數,超過六樓以上的大廈仍是少數,這些有點上年紀的房子,主人多已遷移外地。本地居民黃光臨認為,當年平房拆除改建公寓後,外來人口逐漸改變龍泉里生態,早年的客家街也轉為各族群融合的社區,只不過老鄰居不多見了。

此地雖然稱為師大夜市,但商家普遍認為不是夜市,由於消費族群大都固定(師大學生、附近學校的學生、附近居民、上班族以及外國人等等),不像其他的觀光夜市較有人口的流動,加上東西豐富多元,且具有異國的風情,因此比較像是個吃喝玩樂的小寶山。

1999年至今

1999年,開通鄰近古亭國小的台電大樓站,又給師大社區帶來了新的變化。前幾年的師大夜市,甚至有個「師大咖啡街」的稱號,當年夜市還是一片榮景的的時候,由於攤販遭到嚴格的取締,於是攤販從那時起逐漸減少,甚至消聲匿跡,所以讓咖啡店在這些小巷子有了生存空間,延續整個台北地區這種以人文氣息為特色的咖啡店,全盛時期聽說達到一百多家之譜,其他類型的商家也漸漸出現,將師大路帶入另一個繁榮的時期,包括服飾店、精品店、複合式餐飲等等。但到了今天,由於熱絡的人潮,小攤販又重新復甦,加上後起之秀的各式店家,兩者組合已經形成不同以往的商圈型態了。

如今,在這裡做生意的多半是外地人,住戶也大半是從外地來租房子的上班族和學生,我們這些老居民只希望生意人要多疼惜這塊地方。老居民楊X達不解的說:「奇怪!以前做生意的大抵上會遵守既定的倫理與秩序,現在的店家則比較不懂得自制,你看那些招牌就知道,個個比大、比凸出。」

放眼看去,略為曲折的龍泉街,招牌參差遮住了天際線;熱鬧繽紛的夜市,脫離不了混亂交通、髒亂環境、擾攘噪音的緊箍咒,前黃里長以「浩劫後」形容師大夜市熄燈後的景象,不難想像,龍泉街身處在夜市與住宅區間的扞格。

師大社區歷史大事紀

1987年,台北市長黃大洲因應都市計畫以及在地居民要求,掃蕩夜市攤販,夜市改建為公園。僅留下師大路與龍泉街上店家,店家大多為店面型式經營,主要供應在地居民與師大師生生活日用品,店家多半不認為是夜市。

1990與2000年,因鄰近師大語言中心,加上在地居民文化背景、代陸續出現簡餐店、藝文咖啡店與異國美食,呈現不同於早期的面貌。

2006年,左右出現精品店等各式店家,成為服飾攤販聚集處。隨後,挾旅遊節目介紹,媒體大量曝光、觀光局規劃康青龍旅遊路線,推廣巷弄文化、地方區里報名參加牛肉麵節、優質商圈認證,並舉辦師大夜市正妹票選等活動,師大夜市成為新興觀光景點,店面與攤販向後方龍泉街、雲和街、泰順街住宅區巷弄延伸,擴大夜市範圍,引發住宅區居民抗議。

2007年,該區出現精品店店家,偶有零星服飾攤販。同年,韓良露於師大路80巷成立南村落,推廣飲食文化與生活風格,引發將師大一帶巷弄改為南村落的命名風波。

2008年,韓良露打造康青龍生活街區概念、旅遊節目介紹,媒體大量曝光師大一帶特色美食、龍泉里舉辦第一屆師大店家正妹暨優質商店票選,吸引外來遊客。

2010年1月,龍泉里與商業處及市場管理處接觸,爭取將師大夜市列入台北市政府的輔導重點,計畫由市府輔導夜市自治會,並預定街道招牌、消防安全通道、環境清潔規劃、入口意象等計畫。隔年因居民抗議,部分預定工作暫停。

2010年3月19日,龍泉里辦設立師大夜市facebook,進行網路行銷。

2010年,商業處將該商圈列入北市樞紐商圈,搭配相關宣傳活動;地方區里報名參加牛肉麵節、優質商圈認證,並舉辦「第三屆師大店家正妹暨優質商店票選」等活動,逐漸成為新興觀光景點。

2010年12月,交通部觀光局與南村落公司推出「北區國際光點計畫」,行銷一系列國際觀光活動,吸引背包客與旅行團。

2011年4月,商業處輔導下,龍泉里辦協助成立「師大商圈發展促進協會」;同年5月,龍泉里辦於花博期間向商業處申請經費,假師大圍牆掛上「歡迎蒞臨師大商圈」等看板;6月,龍泉里辦向公運處要求將原公車站牌「師大一」,以「反映當地特色」提案改名為「師大夜市」,並於捷運台電大樓站地圖上加註師大夜市指標,確立師大夜市之名,引發居民強烈不滿,發起「還我站牌」運動。

2011年9月,文建會舉辦第二屆台灣國際文化創業產業博覽會,將「師大巷弄散步道」列為重點。同時商店與攤販蓬勃成長,向後方龍泉街、雲和街、泰順街、外圍浦城街等住宅區延伸,兩年內由兩百多家商家,增加至七百多家,超出商業區範圍,加上觀光人潮、油煙、噪音、髒亂..等汙染嚴重破壞環境,造成當地生活品質與機能嚴重衰敗。

2011年10月26日,因環境全面性破壞,商店不斷侵犯住宅區,居民發起公聽會,要求台北市政府依法行政取締違法商店,然在市府於2012年開罰後,商家於2012年2月組織守護師大商圈聯盟起而抗爭,發起一系列綁黃絲帶、靜站、熄燈三十分鐘等抗議活動。

2011年底,師大商圈獲得商業處舉辦台北市優質商圈評選人氣商圈票選第一名,知名度推至最高峰。

2012年2月,臨師大路卅九巷的師大圍牆的入口意象「歡迎蒞臨師大商圈」看板接連遭竊。

2012年,在居民自救會抗爭下,北市府已將公車站牌及捷運台電大樓站地圖「師大夜市」標示修改,出口標示改為龍泉市場,並先對其異國美食街的店家,發出停業通知,不排除未來也將會對其他餐旅業店家,發出停業通知。

2012年3月20日,師大商圈採記點制, 半年百家停業 2012年1月1日以後開業店家優先裁罰,包括飲酒、情趣商品店 美食街業者,有異議可訴願。
3 Comments
twccl
12/13/2012 10:24:03 pm

加油!

Reply
ben link
7/11/2013 04:07:46 pm

good info!

Reply
outlook cannot receive email link
8/25/2013 08:46:00 pm

Communities have been present as long as there were humans existing. Humans are highly social beings with a need to stay together for protection safety and for comfort. This page gives a very goo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Reply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Author

    師大三里居民

    Archives

    August 2014
    February 2014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March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Categories

    All
    公寓大廈
    文史
    社區營造
    社區行動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